2007年11月19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生态立区 “绿色”醉人
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ISO14000国家示范区认证
本报记者 曹志男 通讯员 陶清

  走进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,记者看不见林立的烟囱,听不到机器的轰鸣,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道路景观带绿树成荫,河渠水清岸绿。这个有着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、机械制造、食品饮料四大支柱产业的工业区,恰似一个后工业化的世外桃源。今年5月,下沙经济开发区又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ISO14000国家示范区现场审核验收。
  “谁培育了绿色,谁留住了绿色,谁就独占了经济发展的先机。”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过程中,环保正与经济发展“手牵手”并驾齐驱。

  “一票否决”把非绿企业挡在门外
  近几年来,十多个较大投资规模项目都被开发区“无情”地挡在了门外,原因只有一个,就是环保不过关。其中,包括1800万美元的帘子布浸胶项目和2000万美元的医药中间体项目,都因为会对开发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,从而无法“落户”。
  “招商引资中,对那些重污染、消耗大的项目是否入区,我们环保局有一票否决的权力。”在开发区环保局,局长徐立告诉记者,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,早在1999年5月,他们就全面开展创建ISO14000中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活动,直到如今通过ISO140000国家示范区的现场审核。
  注重环保并没有拖住开发区经济发展的后腿,记者了解到,目前,开发区已经吸引了4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扎根,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产值比重达到了61.03%。开发区还培育“三高两低”(高科技、高效益、高产出、低能耗、低污染)企业60余家,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环保基础。

  循环理念让环保“老大难”华丽变身
  落实循环经济理念是开发区在创建“绿色经济”中一出不得不提的“重头戏”。
  杭州杭联热电有限公司曾经是环保投诉的“焦点”,而今它却成为循环经济中的“主力军”。2004年下半年,杭联热电在开发区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,投资兴建了一条“全自动混凝土砌块生产线”,每年不光可利用废灰渣约1—3.5万吨,生产混凝土普通标准砖3000万块,同时,大大减少了扬尘的排放。环保“老大难”一跃成为开发区环保潮流中的“弄潮儿”。
  记者了解到,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,2006年,开发区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已经下降到0.04吨标煤,走在了全省前列。截至今年3月,开发区通过或正在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有90余家,其中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达25%以上,预计在未来2到3年内,这一比例将超过50%。
  好环境成为开发区一张金名片
  在开发区的环境保护体系中,有一个“事故应急池”,它的作用是应对环境事故中的污染液态物。因为,一旦出现火灾、爆炸等突发事故,抢救需要大量用水,这些水的排放及一些污染液态物的处理,最终都将被及时排放到“事故应急池”中,集中处理,从而有效地避免污染扩大或二次污染。
  “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我们招商引资的最佳广告。”徐立告诉记者,开发区以创建ISO14000国家示范区为契机,一个以美丽环境为特色的经济开发区正一步步形成。
  近年来,开发区投入十多亿元资金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,先后建成沿江生态大道、生态湿地公园、沿江景观公园、都市生态农业园、景观河道等一大批生态建设工程。通过环境综合整治与建设,开发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3.4%。
  同时,通过ISO14000创建工作,辖区内的水质、环境质量、空气质量和环境噪声等达到了生态区要求,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。2006年,开发区的主要经济指标跻身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先进行列。

  新闻链接:
  ISO14000系列标准,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针对环境管理推出的第二个管理系列标准。其内容涉及环境管理体系、环境审核、生命周期评价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诸多焦点问题。在ISO14000系列标准中,则以ISO14001标准最重要,它的目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污染并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,也是组织建立与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和开展认证的准则。